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9日讯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三下乡团队学子走进泰山皮影传习馆,沉浸式体验皮影制作与创新设计,在光影之间感受非遗魅力。
一出热闹的《石敢当大战饿狼精》皮影戏拉开活动序幕,一曲唱罢,在场学子连连惊叹。在皮影艺人的指导下,成员们学习传统技法,体验皮影制作。当亲手制作的皮影角色终于在灯光下跃动起来时,让学子感慨道:“动手实践后才体会到传统工艺背后藏着‘不能急’‘要细看’的道理,这比任何课本知识都要鲜活。”
“皮影是一种慢艺术,你得陪着它慢慢走。”泰山皮影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范维国一边绘制脸谱草图,一边向学子们讲述泰山皮影的故事。范维国回忆祖辈在油灯下雕刻皮偶的过往,也提及20年前尝试皮影文创的经历:“那时候很多人觉得‘不正宗’,但我觉得,传承就是要让它活在当下。”
在研发中心的开放参观区,一群年轻设计师正为皮影概念系列配色。“你们年轻人爱什么,我们就试试往那上面靠。”范维国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非遗与时代同行的智慧。如今,泰山皮影已形成从剧场演出到文创衍生的完整体系。由范维国带队的设计团队研发的文创产品已超百款,涵盖耳饰、夜灯、摆件、手机壳、IP联云开全站Kaiyun平台名盲盒等,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传统元素,又融合潮玩设计,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实践活动结束时,成员们以多种方式延续这场非遗之约。有人剪辑皮影短视频发布社交平台,有人将亲手制作的皮影赠予亲友,还有人默默记下台词和唱腔,计划在选修课上展示。团队负责人表示:“大家在光与影的交错中,用双手触摸到了可靠近、可共创的非遗温度,我们将用青年视角进一步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