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云开文化有限公司

400-023-6860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文化保护的动能从科技创意匠心汇聚中奔涌

2025-08-02 17:09:59 小编

  

文化保护的动能从科技创意匠心汇聚中奔涌

  夏夜,西湖断桥,晚风吹拂柳梢,荷叶微微摆动,一群大学生在湖边唱歌,同时提醒游人不要踩踏草坪。不远处,70岁的杭州市民付大爷惬意地吹着萨克斯,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感慨,西湖展现的美,是一年四季、始终如一的美。

  杭州摄影师孙小明也充分感受到西湖之美,20余年来,他为西湖留下超万张照片,他镜头下的“西湖十景”及西湖申遗时的资料照片,记录了西湖保护的成效。他说:“西湖保护不仅体现为四季分明的美景,更体现在‘全民参与保护’的理念,市民和游客自觉遵守规定,呵护这片美丽家园。”

  近年来,杭州坚持西湖申遗时的承诺——“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周边景点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杭州编制《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西湖十景”、代表性文化史迹保护规划》等,通过加强水系联通、促进生态稳定、实施全域保护等措施,实现还景于民。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指导、亲自部署和直接推动下,浙江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实现零的突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相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13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截至2024年年底,浙江拥有历史文化名城20座、名镇94个、名村218个、历史文化街区107片,不可移动文物7万余处,历史建筑11126幢,各类文化遗产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浙江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效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浙江通过科技赋能守护根脉,让文化遗产链接文旅产业、丰富百姓生活。

  位于杭州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随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等地标的开放,数字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遗产保护和展示工作中。良渚文化社教专员马丽莎介绍,博物院内,游客戴上AR智能导览眼镜,能实时看到展品的虚拟影像视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客扫码后能看到复原的遗址大殿,并选择历史人物作为“虚拟向导”。

  近年来,浙江实施良渚文化全面提升工程,将“良渚论坛”打造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平台。2022年6月,搭载物联感知设备、大数据、AI识别算法等技术的“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启用。该应用实时更新湿度温度、天气情况、建筑结构微变等数据,提升遗址管理精度和效率,助力做好遗址保护的“后半篇文章”。

  载着货物的轮船驶过杭州拱宸桥,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大运河穿城而过,千年历史与摩登都市在此交融。悠悠运河正被智慧科技守护。例如,杭州打造“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与多部门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应用“掌上运河”数字巡查等技术设备,让大运河监测与保护工作更高效、更智慧。

  与此同时,一系列文化地标和滨水空间应运而生,“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定位愈发凸显。在大运河沿线,杭州小河直街的白墙黑瓦下,有许多咖啡馆和手作店;小河油库改造而来的小河公园,成为游客聚集的网红打卡地。

  在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看来,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是大运河活态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谈及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浓墨重彩的一章。

  Kaiyun

  7月31日,位于杭州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内,来自江苏南京的10岁小学生崔天泽仰头望向一排排宋画竖制书架,和家人聆听志愿者讲解员的介绍。馆内展陈1685件宋代绘画高清打样稿,展现宋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

  2005年,“大系”的编纂工作从《宋画全集》开始。项目启动之初,团队面对极大质疑——浙江能有几件宋画?团队根据资料和学者文章,寻找宋画的踪迹。请求授权、洽谈拍摄、漫长等待、经费紧张……

  彼时,浙江大学教师金晓明、摄影师章益林和还在读研究生的郭彪,扛着100多公斤重的设备到国内外文博收藏机构拍摄中国历代名画。对于古画来说,最好的保护是尽量不打开,有的画打开一次就要封存数年。比如《千里江山图》拍摄前,已经有17年未被打开过。“大系”的高质量高精度出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保护和利用的两难问题。

  “大系”历经3次全球范围的图像资源搜集和整理,构建起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档案库,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4卷244册。如果把所有“大系”出版物堆起来,足有4层楼高。

  2021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杭州启幕,展览主题为“盛世修典”。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脉何以磅礴生长,“大系”先后在国内外举办60余场编纂成果展览。2024年11月,位于良渚文化核心区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正式开馆,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弘文馆(图书馆),2022级法语班本科生李涟漪以“青年的运河:沟通与研究”为题,用法语向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省长介绍中国运河主题绘画。李涟漪是该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宝故事传播团的成员。从2023年开始,已有上千所高校的数万名大学生加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和国际交流。

  金晓明说:“中国的传统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我们要从历史经典中去感受和了解,逐步上升到认同和自信,这是如同春雨润物一般的过程。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培养新一代青年人,才能在他们身上嵌入、烙下中华文化的印记。”

  7月30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雅阳镇,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家快正参与一座新木拱桥的廊架立柱工作。36年来,他跑遍全县,带着斧子、锯子和阻抗测试仪等工具维护古桥或建新桥。“修复一座古桥,至少需要半年,建一座新桥,要一两年时间。”曾家快说,从最初学手艺养家糊口,到如今投身非遗保护,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泰顺县保存有超过30座古廊桥,其中有15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泰顺县廊桥申遗和研究保护中心督导员庄通介绍,当地开发泰顺文化遗产(廊桥)监管保护平台,对廊桥体征精准画像,实现古廊桥24小时智慧监管。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引领更多青年匠人参与保护实践。

  截至目前,浙江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1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不久前,电视剧《藏海传》热播,浙江非遗药发木偶戏、东阳木雕等也借助剧情被更多人了解。

  近年来,浙江温州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国家级非遗昆曲的保护工作,实施《温州市永嘉昆曲保护条例》、设立永昆保护传承专项基金;针对诸多茶叶制作技艺,浙江成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发展联盟,形成共创共享的保护力量和人才培养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手艺人为非遗保护“跑腿”,年轻创客也大胆迈步思考,为行业注入新创意。

  在浙江龙泉,地方政府积极围绕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和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两项非遗,引进大学生团队,并与网络平台合作,邀请知名博主到龙泉参与拍摄,为非遗带来更多流量和关注。

  在古城绍兴,俏皮可爱的“迅哥儿”形象人偶出现在仓桥直街等处,与游客互动,聊上几句鲁迅童年时代故事。这是本土青年创客吴徽的绘景轩团队与鲁迅故里景区联名打造的文旅IP。吴徽团队从学习国家级非遗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起家,吸纳百余名青年员工,研发设计摆件、盲盒、冰箱贴、玩偶等“迅哥儿”系列文创产品。

  近年来,绍兴市出台《绍兴“古城青年创客”项目实施方案》,引入咖啡、奶茶、书画、民宿等众多旅游休闲业态。吴徽团队由此在古城开设文创等主题小店,将家乡文化和青年创意展现给广大游客。

  这些年,从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保护到“大系”编纂出版,从非遗技艺传承到文创产品开发,在浙江,科技力量、创新创意和匠人匠心不断注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为持续深化文化保护工程的动能和注脚。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400-023-6860
免费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400-023-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