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捻起丝线,银针在素缎上轻盈起落。日前,湖南湘绣博物馆内,学子们屏息凝视——一根蚕丝线被劈作六十四份,丝缕在绣娘巧手中化作花瓣上晶莹的晨露。
暑假期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问道商海,践知远航”双百行团队,深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长沙火宫殿等中华老字号企业调研。这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更是该校将“红色铸魂、数智强基、产教赋能”三维融合的商科育人模式深度融入真实产业场景的核心实践环节。
湘绣作为艺术瑰宝,正面临着“出湘难”的困境:省外销售占比仅约10%,纯手工的高昂成本与市场对规模化的需求形成矛盾。面对困局,湘绣人一边坚守“静心、耐性”手工传承,一边拥抱数字化浪潮——以UV印刷模拟丝理、用机绣满足文创量产、跨界联名讲好故事,为“出湘入海”铺路。
“这场老字号的突围战,正是我们商科人才培养的生动课堂。湘绣在传承中革新、跨界中拓展的实践,云开(Kaiyun)驱动‘产教赋能’直面产业挑战,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生态,激发‘强实践、善创新’的突破思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王朝晖说。
在长沙火宫殿的历史文化回廊里,双百行团队从一件件老物件中探寻湖湘饮食文化的根脉,为老字号“出湘”的商业策略寻找文化注脚。
“我们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将企业场景转化为育人现场、将产业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将企业专家转化为指导教师。”双百行团队指导老师马慧说,“通过‘数智—产教’双循环创新路径,学生在触摸文化根脉、对话产业前沿、破解发展难题中,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价值创造的螺旋式进阶,朝着卓越商科人才目标不断迈进。”